嗨!漁仁的朋友,您們好:

濕冷的東北季風隨著春天到來,逐漸減弱,仍不時叨擾著靠海的成功,陰雨綿綿,放蝦苗的今天也不例外。


今日天氣陰,養蝦 – 宜、餵蝦 – 宜、放苗 – 宜、日光浴 – 不宜)


(▲早晨6點,前些日子近的蝦苗第一餐)


為今天要放苗的池添加益生菌)

「經過把關的蝦苗」
拜育苗前輩們的努力,讓蝦苗可以人工繁殖,透過技術從種蝦性成熟、交配、產卵到孵化成蝦苗。如果沒有這些育苗技術,小編可能要到海底四處打撈蝦苗(目前鰻苗仍然無法商業繁殖,仍以人工捕撈為主)
養殖環境瞬息萬變,健康的蝦苗不一定能順利成大蝦;但不健康的蝦苗一定沒辦法長大,甚至會影響整個養殖場。因此選擇健康的蝦苗就顯得非常重要!
漁仁的蝦苗選用國內外優質苗場,蝦苗經過檢驗,不帶有特殊病原菌或染疫。
這次的蝦苗是從國外進口,當天上午搭飛機,下午抵達桃園機場,清關後就直接專車送到台東,抵達的時間大約是晚間九點左右。

「漁人日常」
距離蝦苗到港還有一段時間,漁人們可沒翹著腳、打瞌睡到晚上呢!
平時六點上工,餵著前些日子進的蝦苗、替池子補充益生菌、為新的池水消毒、檢測水質等例行公事(更多細節下回再跟大家分享吧!)忙碌一會,看了看時間,吃過晚餐後,大夥開始晚些時間進蝦苗的工作分配。

「蝦苗分工」
因為蝦苗長時間運輸,擠在小小的袋子裡,水質會持續惡化,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將蝦苗調整好狀態放進池子,蝦苗工作分配顯得非常重要!
其中包含了「搬運蝦苗」、「檢查蝦苗狀態及檢驗蝦苗袋水質」、「數蝦苗」、「對水」、「池中放苗」等工作。

「檢查蝦苗狀態及檢驗蝦苗袋水質」
因為長時間運輸,低溫情況下可以降低蝦苗代謝以及活動力,提高蝦苗運送過程的存活率,因此蝦苗袋幾乎都是存放在保麗龍箱,搭配保冷結冰水或吸附苗袋中有害物質的活性碳。
蝦苗專車抵達後,除了清點箱數是否正確外,接著就要跟時間賽跑了!手刀拆開所有保麗龍箱、逐一檢查每包蝦苗包裝完整性,沒有破損;若有破損或整袋蝦苗死亡,必須在一小時內向苗廠回報,才可以獲得相對應賠償。
取蝦苗袋水跟池水溫度、酸鹼進行比較,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利後續「對水」讓蝦苗可以快速適應池水環境。

「數蝦苗」
選個舒適的椅子,開始數蝦苗。精確地計數不僅可以知道蝦苗數量是否正確,還可以協助漁人評估蝦苗成長時的健康狀態及餵食量,最重要的是預估未來產量,有多少蝦能到大家的餐桌上。
隨機挑選2袋蝦苗,每袋裡頭約有3000隻蝦苗,每隻苗大概不到1公分,實在是眼力大考驗。

「對水」
因為苗袋水溫較低,蝦苗剛開袋時,大多會沉在底部,活動力比較差不太移動。漁人會先將一定數量的蝦苗混合在保麗龍箱內,依水質檢驗的差異高低,少量多次加入池水,漸漸地讓蝦苗適應池水的環境,等蝦苗恢復活動力,聚集在保麗龍四周,或是水中四處游動時,代表可以準備放苗囉!

「池中放苗」
會需要帶著可愛的蝦苗,下水,為了確保蝦苗均勻分散在池子,漁人會以滑步的方式滑到池子中間(搭配入夜冷風吹來,陣陣涼意。
接著手持養殖專用白杓子及調整保麗龍箱,稍稍讓其傾斜,讓蝦苗排好路隊。先舀一勺苗,游入池,確認蝦苗適應良好,剩餘的蝦苗就可以緩緩游進池子;蝦苗若有不適,也能第一時間反應,重新對水。


時間差不多到晚間11點,數苗的眼睛早就花了、下水玩的早全身濕透、搬箱苦力腰也挺不直了,隨著最後一箱蝦苗下水,大夥相視一笑,這次任務總算順利完成!梳洗好,完成放苗紙本紀錄,指針也走到了12。是時候可以休息,我們下次見!


(▲A-Bai累癱的腳腳~~~)

 

參考資料:獨立評論-鰻魚天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