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養殖日誌

嗨!漁仁的朋友們,你們好!我是小編。 前幾天從漁老闆得知,下週可能要去東部出差支援「放苗計畫」,小編要去當一日漁人拉!(其實要去當兩日漁人)放苗計畫其實就是放小蝦苗到池子中。實際放苗計畫怎麼進行,小編也是霧傻傻,待小編幫體驗完冰冷池水再上來跟大家好好報告。Stay tune! (清晨.天剛亮。諾大環境,只有水車濺起的浪花聲其實蠻療癒的。) 新一季蝦育成計畫要開始了,為了讓蝦苗可以安心長大,順利被大家吃(咦?),純淨養殖水就相當重要!漁仁蝦場所有的養殖水都是經由「漁仁水庫」淨化後,再導入各個養殖池中。因此水庫在蝦場內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小編側面得知,「漁仁水庫」之所以會存在是因為即便是乾淨的太平洋海水,內部也是暗藏許多危險因子。許多生物的小寶寶(蝦苗、貝類苗、小螃蟹等)、砂礫都會混在裡頭,因此先將海水沉澱、將裡頭的小魚、小蝦、小蟹、大貝等旅客,通通請下車,不然逃逸到養殖池內,不是怕牠們吃飼料,而是怕牠們吃蝦苗,更擔心的是牠們帶有病菌,讓蝦苗生病,大家就沒辦法吃到蝦了! 附上通緝照,大家在「漁仁水庫」發現請立即通報! (Bai探長覺得好吃(嗅)) 抓完這些小蝦、小蟹、大貝(晚上加菜囉!),再將水庫水全部排空,接著就可以清淤砂囉!小編看到淤沙的量也是非常吃驚,沒想到平時看起來十分乾淨的海水,不斷新陳代謝經過半年後,沉積的砂石也是非常可觀呢! 整理照片的時候,看到這幕貌似”台南-井仔腳瓦盤鹽田”,下回小編請漁人堆成瓦盤鹽田,說不定可以當作業外收入,增加業績?(喂~) (清淤中-出動小山貓跟貨車) (清淤快結束-人工掃除最後的小沙粒) 「漁仁水庫」經歷抓魚蝦貝、又鏟又掃沙的繁複清潔過程,終於清潔完畢! (清淤後-池底露出最原始水泥色) (引入乾淨東太平洋海水,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刷) (再引入純淨東太平洋海水,利用漂白粉) (再經過太陽曝曬、水車跟美國水車增氧曝氣,讓漂白水自然揮發) 待餘氯等水質檢測通過後,繁雜手續的乾淨養殖水就完成囉!可以導入養殖池,開始養蝦蝦! 接下來,就等蝦苗到來的那一刻。再開始漁人的忙碌之旅。 最後附上工頭A-bai監工照。 (工頭A-bai監工照)  就先這樣,我們下次見。

漁仁、漁人、愚人

嗨!漁仁的朋友,你們好,我是愚人: 漁仁從2018年草創至今,已經在大家的餐桌上出現超過四個年頭(當然是指好吃的蝦蝦,大家別擔心!)。感謝大家過去的支持,挺過疫情;未來漁仁會繼續養出好吃的蝦蝦,提供優質的海鮮,大家可以準備敲碗等待!話說了這麼多,差點就忘了這是養殖日誌,大夥是想看實際養殖的情況如何如何。相信很多朋友都沒實際到過漁仁位在台東成功的白蝦養殖基地話不多說,咻~ 先讓大家從養殖場上空望向太平洋的美照,是不是很有心曠神怡的感覺呢?有一種藍,是「台東藍」,因為黑潮跟沿岸流的關係使得海水有多種深淺不一的藍,非常多層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這也就是它的特色吧!(愚人可以望著這海發呆一整天(喂~)) 場子裡長期配置專業漁人、五口蝦蝦池跟水庫(蛤?水庫!對就是水庫,不過說來話長,下次再跟大家介紹漁仁水庫) ,還有兩位,一位專業看門-「熊熊」、另一位專業賣萌-「阿麥 aka A-bai」(熊&bai)。以上這些都是為守護大家喜歡的漁仁蝦蝦而努力,不論是認真養蝦還是認真搗亂,都是來真的!歡迎大家有機會來台東成功走走;也許來台東親自看看蝦場是奢侈了些,但如果大家在吃蝦的時候,腦中浮現東海岸美麗風景的畫面,愚人寫這篇也是無憾了!最後在附上幾張雖然是靜置的照片,可是愚人覺得蠻美的,跟大家分享。 水車排成這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