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嗨!漁仁的朋友們,您們好:
小編到東部不論出差或是旅遊,看到遠方或黃或紅的晚霞,才驚覺一天又結束了。在東海岸,日落時間比較早,因為高聳中央山脈的關係,太陽早早就下山了(可以更早休息?) 相信大部分的從業人員,應該已經結束一天的工作,打卡下班,跟著家人一同吃著晚餐準備休息了吧!有時候的漁仁也是如此,餵完飼料、巡完場子,準備休息;不過,不是在接下來幾週放苗的日子,放苗的夜大多會忙到晚上11-12點;春寒料峭的三四月,那時的海風特別強、池水又特別冷,大夥特別有精神呢(笑)。
(▲傍晚抬頭看見場子裡的椰子樹,早已結實累累)
養好蝦苗的細節
蝦苗初來乍到體型非常小(身長小於1.5公分),對環境非常敏感(也就是容易死翹翹),所以在養殖上就需要注意許多細節,如:水溫、酸鹼值、水中氨氮含量等數值,每個環節都需要十分注意,一不小心就會損失慘重。為此漁仁經過多次嘗試,模擬蝦苗自然生長的環境,同時結合先前所學的養殖知識,發現,經過消毒的太平洋海水,再搭配多種漁仁專用益生菌,才可以營造出適合蝦苗健康長大的環境。
這些多元益生菌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機物(例如蝦排泄物),蝦子在攝食、呼吸以及游泳的過程中順帶吸收益生菌,不僅吃進營養還可以促進腸道健康、提升蝦子免疫力,達到整腸健胃,促進營養吸收,可以長得更好!這些益生菌不僅達到淨化水質還可以促進蝦子健康,功不可沒呢!
蝦苗來的前幾天,漁仁就會開始在養殖水裡添加益生菌以及可以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砂糖,間隔2~3天添加到池子裡,讓益生菌數量可以快速占滿整個養殖池,同時監測水質的變化。
根據農委會資料,白蝦生長的水溫介於18~30度。在寒冷的冬季水溫太低,蝦子會趴在水底幾乎不移動,活動力非常低(如同水中樹懶);反之,在炎熱的夏季水溫太高,蝦子體內的酵素會失去功能,造成蝦隻死亡;這時候就需要適時引入海水調節養殖池水溫度。三、四月份養殖池的水溫約落在22-24度,對白蝦來說是個舒適的環境。就漁仁的養殖經驗,水溫介於26~29度,蝦子的成長速度最適當,長得快又好,更快讓大家吃(笑)。
池子「酸鹼值(pH) 」落在8.42,pH值若低於7,就會影響蝦子生長。透過適度添加碳酸鈣(CaCO3)及小蘇打(NaHCO₃),不僅可以降低因為臨時大雨或是養殖過程造成的酸鹼值劇烈變化,其中的鈣離子更可以提供蝦子換殼生長所需的礦物質,促進蝦子長得更好。(科普時間:天然海水pH平均值落在8.4左右,跟緯度及區域略有差異,就不在這次討論範圍。弱鹼的環境有利於海洋生物利用CaCO3形成骨骼或外殼,如珊瑚或甲殼動物)
另一項監測指標是阿摩尼亞「氨氮數值」,隨著養殖過程蝦子排泄物增加,適時添加光合菌消弭氨氮量,同時搭配底部淤砂泥清除,不僅控制氨氮數值,也能避免蝦子有泥土味。(另個科普時間:天然海水數值趨近於0,過多氨氮在水中會讓藻類跟微生物數量暴增,造成優養化,嚴重還會造成池水溶氧下降,讓水裡的生物缺氧,就如上回嘉義魚群暴斃新聞。)
萬事俱備,就等蝦苗!
「養好水、再養好菌」。這些放蝦苗的前置準備漁仁都準備好了,接這就是等蝦苗來,開始「養好蝦」囉!這回先到這裡,接下來會為大家帶來蝦苗最新近況,我們下次見!(小編要去撸狗囉!)